返回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2 / 2)  明末不求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世事是如此的无常,以至于连唐通这等全无心肝之人,看到屯齐搬出一箱箱名为“东师饷”、实为“辽饷”的银子时,心里也不觉一阵肉痛。

    八旗兵们把一箱箱饷银排为一排,列阵军前。士兵们同一时间把箱子打开,登时银光闪烁,流光溢彩的银元宝惹人夺目,让空气里都马上充满了荣华富贵的气味。

    济尔哈朗不通汉语,淡淡一笑,就让唐通去告诉明军士兵们。此战只要守住阵线,不使顺军重骑破阵突围而出,那么战后不论具体功绩如何,每人都将发给赏功银二两。若战斗过程中,能伤顺兵一人,则发给赏功银四两,能杀顺兵一人,则发给赏功银十两,并且不分营兵、卫所兵,只要敢于参加先锋,随同唐通和屯齐主动出击反扑的,都能在出阵前就得到五两赏功银。

    明军一般给作战部队,也就是真正上阵杀敌的战兵,每年二十两的军饷;清军则把战兵分为守兵、战兵和马兵,守兵每年十二两,战兵每年十八两,马兵每年二十四两。

    看起来,差距倒也不太大,问题是,大明不按时发饷啊。清军倒也不是一定就按时发饷,绿营欠饷的案例也非常多,但是毕竟没有明朝那么多,在军饷的保障上比明朝还是要强不少的。

    何况现在大清刚刚入关,还没有建立起规模浩大的绿营部队,他们的饷银供给又有东师饷的补助,在发饷的及时方面,当然是远超明军。

    明军之中,即便是数年前大明财政情况比现在更为良好的时候,卢象升这样的清官所率领的兵马都已经是身无挂体之裳,日鲜一餐之饱,胡风朔雪,刺骨寒心,一般守边士兵却难得有一件暖和的冬衣蔽体。

    清官带的兵尚且这样,贪官带的兵干脆就得卖儿卖女了。当兵的连吃饭都成问题,还打什么仗呢?

    所以济尔哈朗给明军杂牌部队开出的待遇,已经算是非常优渥了。

    此战如果能够得胜,说明围城大军成功击退了突围顺军,想来至少能够杀伤数千流贼兵马。这样算下来,到最后平均到每个士兵个人人头上,估计一人拿到四五两银子,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再加上清军虽然对流贼有砀山、白沟河之败,但这两战中参战的满洲兵数量都不多。在明军的心目中,满洲兵依旧是犹如猛兽一般的可怕存在。大家都相信,只要满洲兵参战,那么最终结果一定就能够得胜。

    只要背后有满洲太君压阵,就连这些明军中的鱼腩部队,都凭空增添了许多战胜的信心,士气更为高昂。毕竟在他们看来,即便初战不利,只要请满洲太君来,肯定还是能打败他们的敌人的。

    正所谓汉兵如云,何如满旗一旅。有这些满洲太君作为督战队压阵,唐通手下这些鱼腩杂牌兵,也就不再那么恐惧流贼兵势。

    再加上济尔哈朗给出的赏功银,一时间踊跃请战者居然层出不穷,唐通很快就凑齐了一支多达近万人的反扑部队。

    为了鼓舞这些杂牌汉兵的士气,济尔哈朗又从自己的正蓝旗护军里调出一批精兵交给屯齐使用,配合唐通作战。

    庄亲王唯恐真正满洲人不足,无法带动起汉兵的作战勇气来,就又把尼堪的护军也全部调来——尼堪被郝摇旗刺杀以后,身负重伤,不能参与获鹿大战,便也被皇太极留在了深州城下,他身边还有百余护军,这时候也全部参战。

    唐通和屯齐两人马上带队出击,约莫有七八百名满洲太君,再加上近万汉兵在赏功银的激励之下,气势也颇为可观。

    济尔哈朗抚摸着胡须,站在山冈之上,眯起眼睛,细细观察着战局的变化:

    顺军重骑分为三队人马,好像是要直扑围城清军的中军大阵而来。但是他们的兵锋又在不断变化调整着,济尔哈朗也无法准确判断出流贼的真正目标。清军反扑兵马则从中军大阵里踊跃而出,形成两支箭矢一样的阵伍,跃出战线,阻挡在了顺军重骑的前方。

    两支箭矢直直射入流贼军势当中,清军和流贼兵同时发射箭矢和铳弹,白色烟雾霎时间充塞于战场之上,让济尔哈朗都稍稍看不清楚战场上的具体形势了。

    庄王的心中更加为获鹿战场捏一把冷汗,皇太极到底能不能够重创李自成的主力呢?那才是决定天下归属的胜负手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