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知止而后有定(1 / 2)  红楼之庶子贾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贾环出了荣庆堂,当面就是荣禧堂,几步走入荣禧堂五间正房后的甬道。旁人看来是贾环在贾母面前颇不受待见,往后连在贾母屋里磕头请安都不能,贾环却对免去了每日的晨昏定省很是舒心,他自没跟宝玉抢这份家业的心思。并非他看不上荣府这份家业,只是前世辛苦半生是因为责任。生而为人,最重要的事便是让生养自己的父母能有个幸福的晚年。日后待他出了府,府上自然是要花上一笔银子,不会让赵姨娘没有了着落。

    勾心斗角非他所愿,人生毕竟苦短,前生为了家人的生活只能去争去拼,今生只想粗茶一碗,诗书为伴,过些平淡日子。与世无争的日子虽然平淡,却很纯粹。贾母今日的敲打颇有些无聊。

    走了约莫有一箭之地,方走到了东院。东边院子不小,所有宅院皆是坐北朝南。王夫人的院子并背面东廊的三间小正房、正室东边三间耳房占去了大半位置,东边并排自北向南依次才是东小院、赵姨娘的小院、周姨娘的小院。

    通篇红楼皆悲剧并非只是说说,贾环前世看红楼的时候,头二三年看红楼多是唏嘘宝黛爱情,后来五六年看来却都是些无人问津的人物,只因从这些小人物总能看见自己的身影。前世读红楼时,多数人看赵姨娘满目都是愚蠢荒诞。贾环看时却多几分感叹。

    说到赵姨娘,总要先提提周姨娘。贾政娶的除了正室王夫人外,共有小妾周姨娘赵姨娘两人。周姨娘年纪当是不小了,年轻时想来是同袭人一般的人物,为贾政屋里的丫鬟。懂事且听话自然得了长辈的认可,令贾政收进了屋里。丫鬟出身的周姨娘人生的最终目标便是姨娘,自然安稳度日没有什么不满。王夫人对周姨娘这样的也非常满意,不惹事,还听话,放在房里自可彰显自己的贤良。周姨娘就好像是荣府里的透明人,平日没事的时候自然勤勤恳恳的侍奉在王夫人跟前,府上人彰显富贵时安静的做人肉背景板。

    赵姨娘的出现却打破了周姨娘的三观,这世间如何会有赵姨娘这般的人物,赵姨娘自是粗俗不堪,偏偏又能入了贾政的眼,可见其自然是美的,贾政亲自开口将其收入房中,王夫人也是无可奈何。

    年轻时的赵姨娘自是不把王夫人放在眼里的,贾政颇为娇惯她,所以院子里总能听见赵姨娘的声音,说笑哭闹,王夫人眼里是厌恶,贾政的眼里却是欣赏她的美且直。

    贾政尝说,赵姨娘还小,不要管紧了她。可见贾政对赵姨娘的偏爱。探春曾如此对赵姨娘说过,你看看人家周姨娘,怎么不寻别人的是非,也不见别人欺负她,劝赵姨娘安分些。周姨娘苦笑,她哪里还会有什么是非,别人欺负了也只是默不吭声,谁还会知道,她也会哀伤叹息。

    周姨娘有时总会暗自感叹,也许自己真的是错了,不然也不至于过的不如丫鬟体面。周姨娘也许是接受现实的安排,默默自苦的那一类人,赵姨娘则不同,赵姨娘是愚蠢愚昧的反抗者,却失败的一败涂地。赵姨娘夜里曾无数次的问自己:

    “王夫人每月有二十两的月钱,连鸳鸯、袭人这些丫鬟都有一两的月钱,而自己只有二两,凭什么,王熙凤骂我,就连宝玉的丫鬟芳官都敢和她上手打架,凭什么。”所以赵姨娘反抗了,马道婆来赵姨娘的小院后,赵姨娘曾如此说过“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赵姨娘失败了,后四十回里,贾府颓败,贾母故去,赵姨娘的奋斗目标自然化作泡影,最终疯傻而死,死状凄惨。

    贾环走了一刻方至院中,院里依旧无人在,自顾净了手,又寻来熏香于香炉中点上,正坐于榻上。铺纸,研磨,提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读书人读四书其顺序应当是先读大学,次读中庸,再读论语,最末读孟子。《大学》通篇有十一章,共计三千一十字。贾环此时所读《大学》,并非是《小戴礼记》中的《大学》,而是朱熹所编撰的《大学章句集注》。说到朱熹,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朱熹穷极一生,给四书分别作了注解,给《大学》区分了经传并重新编排了章节,还将四书作为一部套书刊行,“四书”之名由此始定。明清统治者注重理学,是以《四书章句集注》成为了官定的必读注本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贾环正万分投入,心无旁骛,忽觉身后有些动静,转身一看,只见贾政不知何时来的,立于身后伸手拿起了贾环岸上平日所抄写的一沓三百千。正要起身行礼,却被贾政探手按下。

    “不必多礼,你自读你的,我且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