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960章 草原事(三)(2 / 2)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回去后要按时上报刺史府。

    如果有异常情况,则必须立刻上报。

    一番检查下来,天色已暗。

    晚上王督尉招待杨千万的时候,一位妇人端着一盆烤好的羊肉走了出来。

    杨千万扫了一眼妇人微微凸起的腹部,然后又看向王督尉。

    王督尉有些不好意思地一笑

    “咳,这个,杨将军,这个是末将的内人,已经怀了五个月了。”

    “这眼看着不是快到九月了吗?大漠上冷得快,寒气又重,内人身子重,怕是承受不住。”

    “所以想请杨将军此行回去,能让内人跟在后头。”

    杨千万面不改色,似乎对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只见他点了点头,问道“几口人?”

    “不多不多,也就是九口。”

    听到这个数字,杨千万眉头一皱

    “按规矩,一家最多五口,你这个可是超标了。”

    王督尉面有愧色,搓了搓手,又招了招手,只见又一个挺着肚子的妇人走出来

    “她们俩是姐妹……”

    杨千万脸皮一抽……

    “我记得你不是南乡的老人吗?难道一直没有娶妻?”

    当年冯鬼王在南乡搞羊毛工坊,多少老卒为了娶一个婆娘暖榻,重新拎着刀子干起了老本行?

    更别说是像王督尉这种老资格,那可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冯鬼王,一直爬到现在这个位置。

    “哪能不娶呢?老早就娶了,大室可是早年就入了籍呢,孩子都有两个了。”

    于是杨将军震惊了

    早年就入籍的,那基本都算得上是南乡工坊第一批织女了。

    南乡女子当家,岂是说笑的?

    这王督尉居然还敢在外头纳姐妹花?

    “这不是托了君侯的福嘛,”王督尉眉飞色舞地说道,“君侯定了规矩,居延郡和都野泽不收丁税,只收田赋。”

    “虽说田赋多是多了些,但架不住分到的地也多啊!”

    “末将早就和家里那位通过消息了,居延郡的工坊不是缺管事么?”

    “不是末将吹牛皮,就凭家里那位的手艺,怎么说也能在居延郡的工坊当个管事啥的。”

    “再加上二娘三娘嫁给末将,连带她们家里九口人都愿意改成王姓,按规矩是可以分到田地的!”

    “末将知道,这是君侯给我们这些老人谋福利呢,这家里人越多,赚得就越多,我等又岂会不明白君侯的一番心意?”

    看着王督尉一脸的感激说出这番话,杨千万有些目瞪口呆,一时间,他竟是不知如何接上。

    兄长在居延郡实行“摊丁入亩”,原来竟是为了这个?

    以前官府对苍头黔首所收的赋税,最大头的有两个,一个是田赋,一个是按人头收的丁税。

    为了鼓励百姓前往居延郡垦殖,凉州刺史府特意取消了居延郡的丁税,只收田赋——就是田赋要比以前重一些。

    但对于百姓来说,整体上也是大大地减轻了负担。

    王督尉这种被强行打造出来的“良家子”阶层认为,这是冯君侯在给他们谋福利。

    而百姓则觉得冯刺史真乃爱民如子是也!

    世家大族虽然不能在居延郡占有大量耕地,但同样是对这个政策举双手欢迎。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这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让苍头黔首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比如说可以进入工坊打工。

    甚至世家觉得,冯鬼王这是在对自己不能在居延郡占有耕地一事进行补偿。

    而冯鬼王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世间基本上也只有廖廖无几的数人知晓而已。

    不过这个政策,居然能让戍边的将士主动加快民族融合,别说是杨千万,就是冯鬼王都始料不及。

    所以当冯刺史看到张秘书送过来的材料,有些吃惊

    “今年居延郡已经有六千多胡人入籍?这帮家伙,速度挺快啊……”

    “是啊,你说这一女怀孕,全家入籍的政令,会不会有些欠妥?”

    张星忆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按这速度,怕是过不了多久,所有胡女都会想着法子嫁给居延郡的将士……”

    “咋啦?田地不够分?”

    冯刺史问了一句。

    官府带领百姓垦荒出来的田地,汉人能分一百五十亩,胡人能分七十亩,而这些入籍的胡人,能分一百亩。

    “怎么可能不够?就是把全大汉的人迁到凉州,那也才多少丁口?”

    现在大汉两州之地的人口,也就是相当于后汉一个大郡的人口,不怕没地,就怕没人。

    “那怕什么?只要她们有办法让将士们娶她们,那就由得她们去。”

    六千多人入籍,那也就是一千多个胡女怀孕,连草原上关塞里的将士数目都比不过,算个什么?

    要担心的不应该是这两年里,草原上的关塞将士,用的肥皂量增长速度太快么?

    “我担心的是,会有人利用此事来占官府的便宜。”

    张星忆有些不满冯刺史不以为然的态度,“毕竟比起当初的南乡来,在居延郡入籍简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此一时彼一时嘛!”冯刺史仍是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在南乡的时候,学堂能不能建起来还是个问题呢。”

    “哪像现在,那些入籍胡女所生的子女,怎么说也是要进入学堂三年。”

    “更何况,有了那些入籍胡人的例子,就能让其他胡人更加用心学汉话,习汉俗。”

    “摊丁入亩才是头等大事,只要能达成这个目的,官府被占些便宜,那也没什么关系。”

    吃得眼前亏,方有后头福。

    摊丁入亩可算得上是封建时代阻止土地兼并的一个利器。

    对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世家豪族来说,那就是一把刮骨刀——人口你可以藏起来,土地你还能给我搬走?

    此举除了可以减少黔首对豪族的依附,让豪族释放更多的隐藏人口以外。

    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对大汉目前的某种社会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只是这个利器,目前不能明着用,只能是偷偷地用,一点一点地用,以积累经验为主。

    所以大汉丞相继续以前的老办法让冯刺史开办特区,先尝试一番,给他看看效果如何。

    居延郡自然就是最合适的地点。

    赋税改革,仍是国家大事,连大汉丞相都没有把握的事情,张小四就更没把握。

    这几年来,张大秘书算是刺史府的大管事,紧巴日子过怕了。

    虽说学堂有人赞助,但官府也是要出钱粮的。

    一年时间不到,以后就要多出一千多个学生的支出,偏偏眼前这个家伙还免人头税。

    这一增一减,就怕以后又要过苦日子。

    冯刺史自然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但见他瞄了瞄周围,确定无人之后,这才悄声道

    “夜里我拿一本书去你院子里,细细给你解说一番,到时你就明白了。”

    张大秘书一听,眼波流转“书?什么书?”

    “好书,绝世好书,”冯刺史嘿嘿一笑,压低了声音,“那可是你的阿姊放在箱底的书,将来留给阿虫的冯家绝学。”

    随着凉州进入工坊时代,也是到了让替自己管着刺史府的张秘书,进一步学习新姿势,呸,我是说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了。

    “师门学问呢,晚上要好好学,知道么?”冯刺史叮嘱道,“还有,别让你阿姊知道了。”

    ;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