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经营东江(求个月票)(2 / 2)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显然,金郡守想买宝镜,估计是看到了圣上赏赐给朝鲜国王光海君的。但这个宝镜,好象只在万岁指定的海商手里才有。

    不过,王一宁没这么说。他笑着对李判尹说道“贵国不是正在南浦拓港设栈,将指定其为通商口岸嘛!等建成开放,必是商贾云集,百货不缺。”

    看李判尹脸上露出苦色,王一宁又给他指了条明路,说道“若是着急,可随商船前往青岛、上海,那里肯定有宝镜销售。”

    李判尹连连点头,拱手感谢道“还请王老爷费心安排,找相熟可靠之商船,以保财货之安全。”

    王一宁颌首答应,觉得这个郡守除了买镜子,恐怕还有做商贸发财的想法。这个李判尹算是探路石,先来熟悉下商路和运作。

    上船询问了押运人员,看到装载的煤炭,王一宁心中喜悦,勉励了一番,让他们下船歇息一天,明日再分运各海岛。

    朝廷对东江的投入还是比较慷慨的,但皇帝也希望东江能发展生产,不求缴纳赋税,但要尽量做到自给自足。

    为此,皇帝不仅给王一宁配了几个擅经营的帮手,还给王一宁不少的建议和指示。

    比如海洋捕捞,先是满足东江军民,逐渐扩大后,便要向外销售,多创经济效益。

    还有利用朝鲜的煤铁资源,先建个工坊制造生产生活工具,再扩大产能,打造兵器盔甲,也能减轻朝廷的负担。

    总之,就是一个原则,让辽民别闲着,尽量都有活儿干,才能创造价值。

    对于皇帝的想法,王一宁也是殚精竭虑地加以落实,有些措施已经见到了效果。

    …………………

    海风吹在脸上,凉意已显,却并不让人感到寒冷。

    拂开额前的几丝乱发,英子看着海滩上那一大群或游或跑开心觅食的鸭子,又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海水退潮,正是放牧鸭群的好时候。海草、小鱼、小虾、螺、蚬等海中生物,便是鸭子的美餐。

    除了鸭子,还有一群大鹅,象威武的将军,昂首挺胸地在滩涂上傲然走动。

    多半个月的时间,英子总算是和这群恶霸混熟了。想起曾经被大鹅追着咬的狼狈,英子还觉得有些尴尬。

    大鹅鸭子送到后,本来是想分到各家各户饲养,但要每家都抽出人来放鸭养殖,既浪费人力,又很不方便。

    经过商量,新任的民政官张柱子拍板决定,鸭子和大鹅统一喂养,是岛民的共同财产,肉蛋均分。

    英子和另一个姑娘便成了养鸭总管,每天一轮换,每月能多分两升杂粮。

    而岛上百姓的生活境况又有了好转,粮食虽然还是不充裕。但渔业的发展,却很大地弥补了缺口。

    烤鱼,香香脆脆,骨头都能嚼着吃了。

    英子把手里赶鸭的长竿插在沙滩上,从兜里掏出烤鱼,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从辽东黑土地迁来大半年了,她也适应了海岛上的生活,甚至有一点点满足。

    远离了战乱,不担心建奴突然砍来的刀子,还能吃饱饭了,英子觉得没啥可挑剔了。

    那时候老百姓的要求是真的一点也不高,能吃饱饭就是幸福;饥一顿饱一顿嘛,只要饿不死,也能顽强生存。

    远处走来一个身影,不用瞅,那极有特点的姿态就能分辨出来。英子擦了擦嘴,笑着迎了上去。

    两只大鹅嘎嘎叫着要上前逞威,却被英子连斥带赶,哄到了一边。

    张柱子苦笑着摇了摇头,调侃道“你这几个保镖可真厉害,我都得绕着走。”

    英子咯咯地笑着,说道“它们认人呢,刚开始,追着我啄,腿上都青了好几块儿。”

    脸上经风日晒,姑娘的皮肤已不白嫩,却透出一股健康的色彩,一股阳光的气息。

    张柱子赶紧移开目光,看着滩涂上的大群鸭子,开口说道“海洋岛上缺人手,就是切肉熏鱼熬油,不知道你愿不愿去?”

    英子眨着大眼睛,故意走了两步,在张柱子面前站定,笑着问道“张大哥,你也不说去干多长时间,又给多少米吗?”

    张柱子自失地一笑,虽然看着英子,却避开了她的眼睛,说道“要在岛上安家,加工厂管两顿饭,每月给十升米。”

    停顿了一下,张柱子又补充道“我让他们又加了点,每月再给二十斤熏鱼肉。”

    现在朝廷对东江的百姓实行的是配给制,不收赋税也不发银钱,除了按人口发米外,其他的工作报酬也是用米来支付。

    在海洋岛建捕鲸加工厂的,也不是什么商人,而是工部奉旨派人所建。

    要知道,在石油大量开采利用前,鲸油是最大的工业润滑剂来源,甚至整个工业革命的兴盛都离不开鲸鱼。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