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而少英院的孩子们则不同,或者说是身不由己,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而且,他们还不是零基础,读书识字计算都会一些,去了科学院系统学习自然科学,再细分学科门类,也是很方便。
尽管是身不由己,要按着皇帝安排的道路走下去,甚至可能是一辈子。
但这些孩子也算是幸运的,本来就是孤苦伶仃、流离失所的孤儿,却能吃着皇家饭,衣食无忧,连将来都不用愁,也算是因祸得福。
皇帝又询问了一下兵器局派人前往滇省建厂的情况,感到满意地嘉励了一番,才让孙元化告退而去。
大明现在最大的兵工厂有两个,一个在京师和天津,一个在广东。京津兵工厂主要负责北方明军的供应,广东兵工厂则主要负责水师。
当初平定奢安叛乱时,在贵州建了一个小型的兵工厂,主要是枪械的修理,弹药的生产,以及轻型火炮的制造。
现在,明军的攻击目标定为缅甸,在滇省建立兵工厂就势在必行。
而且,讨伐缅甸获胜,明军还要征战南亚,滇省兵工厂就是长期存在,技术水平也要逐渐达到京津或广东兵工厂的标准。
因为北方和南方的作战环境不同,还有水师的作战方式,兵工厂的生产制造也各有自己的侧重。
比如广东兵工厂,主要生产制造舰炮和海防要塞炮;滇省兵工厂则多生产适于丛林作战的轻型火炮。
而京津兵工厂的水平最高,出新最快,支撑着整个北方战线。建奴虽败,但北方依然是皇帝重点关注和经营的所在。
林丹汗虽然志大才疏,并不被皇帝看在眼里。但北方还有准噶尔汗国,以及更北面的…..
辽东重建,缓上两三年的话,就可以考虑在沈阳建立兵工厂了。
皇帝思索着,计划着,起身离了御座,缓步向外走去。
…………………….
平辽灭奴,剿灭奢安叛贼,大明帝国消除了内乱,似乎又要进入承平岁月。
这样的大形势下,有些人又在揣摩着圣意,寻思着之前的清洗和高压是否要结束了。
战争时期,朝廷财政不敷,皇帝以雷霆或是暴戾的手段敛财,这也是可以理解,或者说是皇帝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天下太平了,皇帝难道不要修复自己的形象,不要施“仁政”来挽回名声?
可这些人显然打错了算盘,随着陕西的十几个地主乡绅被抄家问罪,幻想也随之破灭,他们才明白皇帝以前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形成了一贯的政策。
“灾害之年,朝廷减免赋税,乃恤民之举。某些地主劣绅上承减免,下苛佃民,是为背德辜恩、藐视王法……”
皇帝已颁下圣旨,要求地主乡绅同样减免佃户的钱粮缴纳,数额与朝廷减免的相同。
可某些地主劣绅一边坦然接受了朝廷对赋税的减免,一边又对佃民分毫不减。里外里赚了两笔,黑心如此,该不该抄家流放?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