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有打算(1 / 2)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社会环境改变人,或者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这是指思想意识,不论人的原来是好是坏,是善是恶。

    “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历史上的明末,老实巴交的农民举起了锄头、木棍,为了生存,推翻了庞然大物般的明帝国。

    只是为了口饭吃,只是为了活下去,这样的述求是最基本,最卑微的,为此,他们不惜被砍头,被杀死。

    反正都是一死,什么样的方式已经不重要了。饥饿使人疯狂,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但当社会稳定,没有饿毙之忧,或者说大多数人都有饭吃,那谁又会生出造反的念头?

    乱世出英雄,且不说历史上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算不算英雄,也只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们才会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现在,哪怕高迎祥穷得要饿死,只要是少数人中一个,他顶多就打家劫舍,成为危害社会的罪犯,而不是攻城拔寨的反贼。

    所以,现在的高迎祥纵然做不成马贩子,可也有其他的选择。比如当兵,用他的话说,用命搏个富贵。

    要知道,高迎祥贩马为业,善骑射,膂力过人,这就是他的资本,也是他搏个富贵的希望。

    “富贵险中求,既敢从军,就不把性命当回事儿。”高迎祥满不在意地笑道:“招兵的地方多了,甘州、延绥、固原,某想去的是固原。”

    固原镇也可称为陕西镇,是高迎祥、李鸿基的家乡,作为首先的选择,也是合情合理。

    李过在旁插嘴道:“此次招兵,以骑兵居多,只要骑术精湛,其他方面都可放宽。”

    李鸿基点了点头,说道:“要说骑术,舅父绝对是没问题。”说着,他转向李过,问道:“那你呢,也去固原?”

    不等李过回答,高迎祥已经接过话,“是啊,我要带他去,希望有个照应。”

    李过点头应承,说道:“虽然在家里也能吃上饭,可也没大的奔头儿。修路、建屋、兴修水利,也是满辛苦的。”

    以工代赈是朝廷和地方早已规划好的赈灾方案,从局部受灾便开始施行,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今年更是大规模、大范围在全陕推行,给粮或管饭,但不给工钱。

    这样的剥削方式,却被老百姓所接受,满足了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基础设施的修建完善,则给陕西灾后的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况且,从天启五年开始,徭役便取消了。准确地说,是以另外的形式所代替。

    靠近官道的村庄负责维护道路,离山近的村庄则植树造林,挖塘蓄水、打井灌溉等等,都可以算做服了徭役。

    最重要的是就近,不必远途奔波,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种田交赋税,百姓称之为“粮”;每年服徭役,百姓称之为“差”。

    历史上的明末灾害,粮差分文不减正是饥民蜂起,义旗遍地的主要原因。

    对于侄儿李过的言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