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被逼无奈(2 / 2)  茁壮的草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在最后一页,石总工看到一些熟悉的字句和思考,是他本人对连轧带钢生产线的一些理解。

    这些理解,宁向东刚刚摘抄到笔记本上,每抄一部分,就在后面写一段自己的体会。

    看到这里,石宗勤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暗自赞许。

    “你这是躲进楼成一统啊,宁。”石总工放下笔记本,背负了双手,环视四周。

    他的这本笔记里,记录的都是最初对连轧厂的看法和理解,随着时间推移,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又会发现有很大不同。

    所以,这个本子就一直放在这里,今忽然想起来,本打算过来拿到办公室,但看了宁向东的笔记后,又改了主意,决定还是留在这儿:“这个本子里是我过去写的东西,也很不成熟,你看看就算了,不要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

    石总工着向外走,到门口后忽然想起什么,又停下脚步:“宁,我怎么听,工会的老刘找过你们站长,要借你过去帮忙。”

    宁向东吃了一惊,心坏了,一定是乔旭惹出来的事。

    工会主席果然把宁向东借走了,就一个事,让他和乔旭,在元旦联欢会上,表演古筝和洞箫的合奏。

    宁向东欲哭无泪,只好下班回家后,从自己房间里翻出洞箫。

    找出来一看,居然没有裂,北方冬季干燥,家里又有暖气,很多木制、竹制的东西不妥善保存,就会崩裂变形,没想到它却一点事也没樱

    这把箫还是宁向东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在解放路百货大楼买的最普通的紫竹箫。

    制箫的材质有很多,铜的,玻璃的,还有截成三段的,两头镶了扣,演奏时装上,平时拆开方便携带。

    因为六孔箫的尺寸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厘米长,宁向东一度也想买一支这样便携的,但是他基本功太差,怕自己调不准音,只好买了把通长的。

    吃了晚饭,宁向东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练习。

    可是毕竟荒废了太久,自从文艺连解散后,他就再没摸过这玩意儿。

    这次乍一上手,指头肚搭在气孔上,连封闭状态都感觉不出来,右手指去按第一孔时,怎么也够不到,难道手指头也变短了?

    适应半指头才找着感觉,气又跟不上了,吹出来的基础练习不是跑风漏气,就是呜咽一声后,变成了嘘嘘嘘。

    老妈霍敏芝正和女儿宁向红在客厅里坐着,一边看电视剧《外来妹》,一边竖着耳朵听儿子练箫。

    每次呜声一起,霍敏芝就跟着提气,随后一串嘘嘘嘘,音下来了,霍敏芝就跑一趟厕所。

    二姐宁向红:“别人吹箫要好,你吹箫要命,妈都尿频了。”

    家里没法练。

    宁向东一想这事是乔旭整出来的,干脆去找她要排练的地方,找不着更好,直接推了拉倒。

    乔旭出身在音乐世家,她爸爸是一名音乐老师,哥哥乔洋,是金阳省歌舞团的大提琴手,两人都是学习的西乐,所以对中国的民乐很感兴趣,因此学古筝的女儿家庭地位很高。

    这次听连轧厂举办元旦联欢会,乔旭要登台表演,全家都大力支持。

    “干脆去我家得了,我家不怕这个,”一听宁向东想打退堂鼓,乔旭想都不想,道:“前些日子,我在家里练二胡,拉的鬼哭狼嚎的,我哥还夸我比他拉得好……”

    “不过嘛……”她眼珠儿一转:“你去我家不能白去,得教我洞箫,我都买好了。”

    乔旭买的箫是一把九目十节的定制箫,长度一米五,表面刷了亮油,箫筒上雕龙飞凤,怎一个富贵撩。

    宁向东差点亮瞎了眼:“这是谁忽悠你买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