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璧麓寺(1 / 2)  茁壮的草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疗养院的人已经提前知道车队上午要来的消息,早就开了大门,只是气实在寒冷,就都躲在房间里,透过窗户眼巴巴地看着外边。

    第一个进来的是辆绿色的挎斗摩托车,人们都有点发呆,车上的伙子缩成一团,怀里抱着一袋大白菜。

    后面跟着的车挺正常,两辆车,最后大解放货车一进来,人们发出一阵欢呼,一三顿面条,清汤飘菜叶,真是有点吃够了。

    等骑摩托的人停了车下来以后,何萍一声惊叫,冲了出去。

    “你怎么来的?”何萍充满惊喜,这家伙一声不吭,连招呼也不打就跑来了。

    “骑摩托车来的。”

    “废话……”何萍看着宁向东头发眉毛上全是白霜,差点掉下泪来,这么大冷的,把人都冻傻了。

    璧麓寺位于并原南郊,据始建于周朝,寺内不仅供奉着释祖如来,也供奉着三清道尊,是一座佛道共有的庙宇,这样的宗庙,在北方城市很多见,也反映了历史发展,儒道释三家对中原流域的影响至深。

    疗养院就在寺庙西邻,李铁一行人来到食堂,把车里的食品卸下来,堆放了大半个房间。

    电视台的摄像记者又是一通忙乱,给了李铁无数个角度的特写,搬卸结束后,又做了专门的采访,连宁向东也一并包括了进去,做隶人采访。

    这一上午,宁向东先是在摩托车上冻成狗,后来又跟着卸货累成狗,最后还得配合镜头摆拍了好几个热火朝的忙碌场面,寒冬气出了一身大汗,走在院里头上热气腾腾,这个样子也被摄像记者趁机抓拍了下来。

    电视台的同志万分满意,这个形象可是摆拍得不到的,对李铁连声夸他带出来的好兵。

    所有工作忙完后,救援车队都去了疗养院的接待室休息,何萍跟进去拉着宁向东的手就走。

    接待室的人刚刚落座,就看到这样一幕,何萍实在太漂亮,吸引了所有饶注意。

    李铁恍然大悟,原来宁的女朋友被困在这里,难怪大年初一也要跑过来。

    电视台的同志们很纠结,这家伙原来是为了爱情,刚才镜头给了那么多,回去到底要不要剪掉?

    最终温建新拍了板,不管是为什么,就冲他在现场的积极表现,也要播出去。

    革命同志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要解放思想,不能再以老脑筋看待新事物。

    就这样众目睽睽之下,宁向东实实在在享受了一把目光浴。

    何萍的房间在二楼,后窗视线很好,正好可以看到璧麓寺大殿前的广场。

    时值冬,又是旅游淡季,一场暴雪下的万径人踪灭,雪地上连个脚印也没有,白茫茫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午饭后,李铁和电视台等援助车队回去了。

    宁向东是自己骑摩托车来的,无需跟他们一起行动,索性就听从何萍的安排,一起去璧麓寺转转。

    虽然璧麓寺离并原不远,就在南郊,但是宁向东只来过几次,还都是上学的时候,而且从来没有在冬来过。

    何萍来的更少,记忆中只是学组织春游才来过一次。

    大殿锁了门进不去,里面的塑像据是唐代的,到现在还是色彩斑斓没有褪色,不知采用了什么工艺,所以璧麓寺的面积尽管零,名气却很大,这些唐代彩塑和墙壁上的彩绘,比敦煌莫高窟里的唐画保存的更完整。

    寺庙围墙边上,还有几颗巨大的树,六七人合抱能围一圈。

    南边的槐树是唐朝时期栽种的,北边的柏树年代更远,有史料记载种植于周朝时期。

    这几颗树也是全国仅存的唐槐周柏,可惜柏树在民国时期遇火灾,被烧的只幸存了一颗。

    而仅剩的这颗柏树,也只是一层皮还活着,中间躯干早已枯朽。

    虽然附近山里嫁接了它的好多枝丫,这些子子孙孙也都活成了大树,但失去了千年历史的柏树也没了意义。

    在院子正中间,有一平台,立着四尊铁人,身披铠甲,分列平台四角,是北宋时期的铸造作品。

    其中一尊和其他几尊铁人颜色不一样,这里面就有个故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