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七章 后汉之所以倾颓(1 / 2)  汉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眼见着强大的汉帝国逐步走向深渊,繁花似锦的雒阳可能会被付之一炬。在神都生活了一年刘备,终究怀着不忍之心:“陛下,诸公,小子刘备对大汉面临的难题,进行了一些研究,认为主要有三大难题:

    昔日光武皇帝英明神武,数年时间便清扫群雄,恢复大汉正统。立国快速的原因之一,跟得到世家豪族、中小地主的支持有不少关系。所以天下平定之后,中原的河南、河北地区的土地集中程度相对较高,尤其以南阳为甚。

    郡县没有足够田地兑现给回乡复员将士的奖励,不得不采取大量开垦荒地、填平河湖的办法,经过100多年,人口日益滋生,河南、河北连田阡陌,林地面积剧烈减少,越来越多的河道被侵占,这就造成了多雨则涝,少雨则旱。

    地少人稠密是大汉面临第一个难题!”

    相较于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阶级矛盾才是后汉先天不足,“后汉之所以倾颓”的主要原因。如果想缓解阶级矛盾,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当然是可行方案。可惜在华夏,除非到了生死存亡关头,让地主们自愿损失利益,不仅会得罪大量世家豪族乡绅,在具体执行上难度太大,也几乎不可能。

    商鞅变法最终虽成,商鞅却五马分尸;吴起为楚国变法,死于反对贵族的乱箭;王莽的改革将提前导致了新朝的破灭。这些变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损失大量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被群起而攻之!

    这也是刘备建议迁移无地、少地百姓南下长江流域,或到北疆、西疆定居的原因——做加法的改革容易,做减法的改革困难,前者只需要略加引导和诱惑,后者或许要经过流血的斗争。

    杨赐质疑道:“中原地区确实如你所说,可关中地区人口比前汉稀少,为何降雨却少了?”作为关西人,眼见关西降雨日益减少,人口流失严重,心怀忧虑。

    刘备:“光禄大夫问得好,这是大汉面临的第二个难题,降雨减少、气温变低!

    大汉的多数降雨是温暖的南风东风从东南海上吹过来的,一般气候越温暖,西面、北面的降雨就越多。

    春秋、先秦、前汉时期气候温暖,降雨更多。如今气温逐渐下降,所以降雨减少。”

    曹鼎:“可笑,你所说的不过是猜测而已。去年夏天够燥热吧,哪里有雨?气温高与降雨多哪里有关系?明显与实际不符合!”

    刘备:“我不是指某一年的气温,而是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如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

    尚书令一定听过《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渭南千亩竹’吧。若冬季经常下雪,竹子就容易死,所以主要分布在温暖地区。听关中的客商人说,如今关中已经看不到大片的竹林,可见气温确实下降了。”

    皇帝刘宏从没听过这么新颖的讲法,挥手制止还欲发难的曹鼎:“有二就有三,第三个难题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