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6章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2 / 2)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他在宫中时并未得到重用,意见也被驳回,为同仁讥笑,况且他对名利也没什么追求。

    虽然如此,李时珍在宫中还是大开眼见,阅读到许多珍藏的医书,还见到了许多罕见的药材,为他日后编修本草很有帮助。

    后来,李时珍还成立了东壁堂,一边行医,一边潜心写医学著作,比如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等作品,都出自李时珍之手。

    公元1552年,李时珍便开始了他为期二十七年的考察时间,四处游历,不畏艰险,穿梭于深山老林中,考察书中记载是否真实,亲尝百草辨区别,为人谦逊,所问之人均是他老师,虚心求教。

    公元1578年,李时珍六十一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惊世巨作本草纲目,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时珍作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不喜权势,一心为百姓解决疾病之痛苦,历经数十年编著本草纲目这一伟大著作。

    虽然花费时间极长,但是李时珍临床经验丰富,常年为患者医治,且李时珍喜好医术,所阅读的医学书籍种类也很广泛。

    因此,他在脉学上也颇有见解,关于脉学的书籍便出了三本。

    一本是濒湖脉学,其中是根据李时珍父亲所编写之书四诊发明为依据,还有向很多名医学家的探讨,集中他们对脉学的精华,而编造的关于脉学的书籍。

    李时珍会出这本书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流行的关于脉学的脉诀有漏洞,加上脉学对中医学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便出书修复原来的漏洞,还提出自己的新发现。

    李时珍将脉络中出现的病症都相互对应,编成歌诀,是初学者或者感兴趣的人必读的一本书。

    一本是奇经八脉考,这是关于十二经脉之外旁支的脉络,不仅给出奇经八脉的循环路线,还给出会得的疾病和症状,结合这个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是医生靠诊脉诊断的一种依据。

    第三本便是脉诀考证,这本书就只是李时珍记录与各家医学家对脉学的不同见解,主要是以李时珍那个时代盛行的王叔和脉诀等书籍为主要探讨对象。

    李时珍在这本书中总结各家观点,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本书便成为李时珍与当代的医学家们的学术讨论之地。

    李时珍就是这样进行数十年的考察学习,最终艰辛的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修,但是他又面临另一个问题。

    李时珍的书中,对当时封建的长生之术有讽刺,对“水银”的正解得罪了当地很多达官显贵,因此当地的出版商都不敢去印发出版。

    而李时珍为了书籍出版,也费了很多心力,那时李时珍已经七十多岁,还四处奔波,希望能让书籍尽早出版,但未得到解决。

    李时珍也因为奔波劳累而病倒,加上他早年为了采集药材过于劳累,身体已落下病根,最后因病逝世。

    李时珍救助了很多人,却没有将自己治好,但是在他生活的年代,能活到七十多岁,也算是高寿了。

    公元1593年,七十五岁的李时珍逝世。

    李时珍是历史上杰出的名医,是大明时期的圣医,李时珍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医学研究,他对医术的态度是非常认真严谨的。

    他认为药材的可贵之处,是可以治愈人,但是也能害人,因此要仔细观察记载,不可有一分的差池。

    李时珍用了他毕生的精力,完成了这样一件事,期间即使是翻山越岭,出入深山老林,他都没有因为路途艰难而放弃。

    当时李时珍的年龄也不小了,迈着年弱的双脚四处奔波。

    而他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包括他的弟子和儿子。

    李时珍凭借其不畏艰苦的精神,完成了一部完整的关于本草也关于化学的著作,其缜密的思维将本草进行严密的科学分类,是当时华夏几千年来药物学的总结,不仅丰富了本草的知识,还纠正了过往的错误。

    正如曼陀罗的解药,就是李时珍为了更加了解曼陀罗,竟然亲自尝试曼陀罗,一次不能得出结论,多次分不同量的吃,再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解毒,最后得到解药,也了解了曼陀罗的药性。

    李时珍不惧生命之危,亲自尝百草,最终写出本草纲目,为人们造福。

    如今,“本草药王”李时珍,已在王者大陆重生!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