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53章 戏忠改编嵩山旅(1 / 2)  大汉大忽悠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053章戏忠改编嵩山旅

    ……………………………………

    蒲家世代铁匠,蒲昌满脸的麻坑都是火星子溅出来烫上去的,淬火技术也懂得一些,只不过有没有像传说中的蒲元那么邪乎,刘汉少就不得而知了。

    好歹也算是个技术工,来都来了,总不能再扔出去吧?命人送蒲昌一家进山,出人意料的是刘汉少并没有让蒲昌帮着造刀枪,而是分配给了马均做副手,马均需要什么,就要蒲昌尽力去造什么。

    …………

    有些出乎刘汉少的意料,黄邵等人对于戏志才一行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且举双手双脚赞成接受改编。尤其是龚都,逢人就介绍赵云,说这是汉少的结义二弟,艺业高强,无人能敌,当初自己就是被赵将军打败的,好像被赵云揍一顿,还变成了挺光荣的事。

    有些出乎戏志才的意料,嵩山里何止两三万人。一听说黄渠帅有了着落,跟着“邵哥”有饭吃,原本汝南、颍川的大小股黄巾纷纷来投,刘辟、何仪、何曼……这些人里,大股一两万,小股好几千,小小股好几个……

    汝南、颍川都是被清剿过的地方,这些人全都是落网之鱼,深知刀口混饭不容易,如今拿黄邵当粗腿,抱着就不愿撒手。所以,“黄渠帅”的名头在黄巾道上非但未减,反而比从前更响亮了,嵩山里的人口已直破九万,大有奔着十万而去的趋势。

    黄邵都快哭了,九万人哪!那可不是九万精兵,而是九万张要吃饭的嘴。汉少给的金腰带,看着眼馋,真是掰开揉碎,换成米粮,够吃几天哪?好在汉少时常派人接济,还给指了一条山里藏身,开荒挖塘的道儿。原本还想着等今年收了粮食,就能好过一些,也能给汉少省些钱财,可是这些漏网的黄巾小鱼一拨拨地往山里涌,粮食还没收就三万变九万了,谁来告诉黄邵,怎么养?

    所以,戏志才一行人一到,黄邵真是好像见了亲人似的,就差搂着戏志才哭鼻子了。戏志才也发懵,偷偷在肚子里一直嘀咕“失算了,失算了。”谁能想到,这年头当山贼这么热门?这些人都是顶着黄巾的名号来的,从前的战友加兄弟,总不能把他们全都赶走,说主家没余粮,今日不管饭?黄邵不能这么干,戏志才就更不能这么干了。

    戏志才到嵩山后转悠了几圈,屁股都没坐稳,第一件事就是给刘汉少写信。说明一下嵩山的情况,并且要沙妹儿和刘大根派出教师团队和工匠农家的技术团队,最后请求刘汉少能再拨点钱财。原本来的时候,他们带着不少钱财,还是刘汉少嘱咐的,收买人心嘛。可那是按照两三万人头算的,现在……不说不够看吧,起码没了金腰带一般的“威力”。

    整编不能再拖延了,九万人乱哄哄地扎一块,垒座县城也够了。原本刘汉少就要黄邵、龚都他们精简兵士,黄邵倒也是简了,两三万变八千,成年男子大概六七成都还当着兵。想要一帮子老弱妇孺,两三个人养活一个兵,可能吗?

    挑选兵员的活由赵云、陈冉主要负责,九万人里挑选了四千多,挑的黄邵、刘辟他们肝疼带肉颤。一会儿这个说“这个可以,这个有劲。”一会儿那个说“他得留下,他是我兄弟。”起先赵云、陈冉还会费一番唇舌,解释一下那些被筛出来的人为什么会落选。可惜俩人都不是话多之人,挑到后来,懒得解释了,干脆让那些人,几个几个的凑一堆,拿着棍子当枪使,噼里啪啦一顿揍,然后直接踢走。

    四千多人,能够编成一个旅,在排排坐,分果果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黄邵任旅长,大家都没意见,但是刘辟拿不定主意,自己是该任第一副旅呢,还是第二副旅?任第一副旅就没了兵权,任第二副旅,还有旅督、旅参设置,恐怕连第三把交椅都算不上。后来,刘辟还是觉得手里有兵才踏实,狠了狠心,认领嵩山旅右副旅长兼第一团团长。

    于是,嵩山旅正式成立,黄邵任旅长,赵云任左副旅长,陈冉任旅督,戏志才任旅参。以下,何曼为第二团团长,何仪为第三团团长,龚都为旅部警卫营营长。随戏志才、赵云前来的那些督教、参谋分别下派,组建团督团参,营督营参,以及连督教、参谋。暂时未设旅需之职,谁的肚里食儿都不满,大家需要什么能不知道么?所以,供给分配就是由黄邵、戏志才等人商量着来。

    别说刘辟他们了,就连黄邵、龚都也搞不清楚督啊参的具体都是干什么的,还以为就是督军和军师,反正“传说中的刘汉少”是金主,人家派些人过来看着点也不为过,戏志才更是难得的好军师,原本他们就想绑来的。算来算去只有赵云是副旅长,还是手下没兵的那一种,所以,大家对这样的安排也没有什么排斥的地方。

    戏志才又将嵩山旅分为四个驻地,南起轩辕山,北至嵩山北,一二三团和旅部分别驻守一处,互为应援。所有务农人员也分别在各个驻地附近结社建寨,重新操起了他们擅长的活计。

    …………

    北邙山也出了一点小状况,接到戏志才的求援信,刘汉少立刻分派下去。沙妹儿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迅速组建好了教师团队,但是老村长刘大根犯了难,跟谁说谁都不愿意去。这些工匠农家吃过的苦太多了,现在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有了稳当日子,谁还愿意挪窝啊?别说旁人,就是刘大根自己,他也不愿意去嵩山。

    也不是北邙山里随便哪个人都能去的,还要有一定的技术、经验、组织能力,可是有技术有经验的人早被刘汉少“惯出毛病了”,多给赏钱都不为所动,更有甚者说:“打死我们,也不离开汉少半步。怕离汉少远了,不能被汉少的仙气儿笼罩。”

    横不能让刘汉少拎刀,逼着他们去吧?好在当初的大大娃们学什么的都有,他们也许实践、经验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是保证有技术。所以,教师与技术团队又变成了清一水的大大娃班,组织了三十多人,支援嵩山。

    也不单是组团的问题,教师去了就得有教材,技术去了就得有工具,别的钱财各物,能准备支持的也都要准备上。

    “各位兄弟和女兄弟们,今天是你们下山的日子;是你们学有所成,展示自己才干的日子;是你们报效国家,报效汉少的日子!你们不是军人,不能上阵杀敌,为国捐躯,但是,你们有军人一样的热血,军人一样的气节,军人一样的骄傲!用你们所学的知识,帮助一方百姓,教导更多的小娃,便是报效国家,便是报效汉少!在此,我请各位兄弟和女兄弟同我一起,再唱一遍我们的校歌,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深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北邙学校的学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