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趁热(2 / 2)  唐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肖俞笑道:“在军中时,我也吃得快。”

    李存勖奇道:“你从过军?”

    肖俞道:“在汾州做过步卒,邢州做过骑卒和斥候。还在梁军中厮混了半年多,只不过怕和咱们河东军真刀真枪遇上了,就装病躲到了辎重营。当然,这几次从军,都是改名换姓去的。”

    李存勖道:“那军务司马就不甄别你的身份?”

    肖俞道:“甄别自然是要甄别的,但我用的身份都是真的,年纪相貌都相近,只不过真正的那人被藏在了监军府。”中唐以来,顶替他人纳服兵役早已不是新鲜事,不少地方甚至明码标价招揽无业游民代替官宦士绅子弟上战场。不少将门子弟有些出息的,也会改头换面到军中搏个前程,故而肖俞大大方方说出来,也不会有麻烦。

    李存勖笑道:“看来咱们河东版籍制还是漏洞百出啊。”然后上下打量了肖俞几眼,道:“真没看出来,你藏得够深的。我见你和那老谍子也熟识,难道你在谍子房也厮混过?”

    肖俞点点头,道:“阿翁说,战场之外的争斗,要比明刀明枪厮杀惨烈得多,以后要想好好活命,就得先把谍子房混明白。”

    李存勖突然露出促狭的笑容:“你称呼监军大人为阿翁,这辈分着实低了点,不如给本世子做假子,以后在河东官场上必然每人敢欺负你。”

    假子即义子,隋唐以来,达官贵人收假子已成风俗。唐初重臣张亮私蓄假子五百人,成了他要造反的铁证。义子在年龄上并不一定要比义父小太多,做义父的只要身份足够尊贵编好。就如晋王座下的十几位义子,其中数人仅比晋王小几岁而已。甚至白发老翁认刚及冠的少年做义父,也不鲜见。李存勖如此说,倒也不是很过分的玩笑。

    肖俞不动声色地将刚才推给李存勖的糖蒜往自己这边拉了拉,也不答话,继续吃泡馍。

    三两口扒拉完剩下的泡馍,肖俞喊了声结账,在桌上留下几枚大钱,随李存勖返回茂源号。

    走在路上,李存勖又恢复了世子殿下应有的崖岸高标,神情淡漠地缓缓前行。

    只是走到半道时,世子殿下忽然问了肖俞一个有点掉价的问题:“监军为什么不收你做义子呢?”

    肖俞一时语塞,这个问题倒是从没想过。只知道自己懂事以来,张承业便让自己称呼他为“阿翁”,自己便也觉着天经地义。今日李存勖一问,倒真有些不好回答。虽说中唐以来义子杀义父的事情比比皆是,这点虚头巴脑的关系说到底是靠不住的,但也挡不住大人物们玩了命的收义子,宦官收义子更是清理之中——他也没处去弄亲子啊。若说监军大人不随波逐流,摒弃陋俗,似乎也不用在这点小事上故意彰显与众不同;若说监军大人相信和自己的情分,不必以义父子关系加以束缚,好像也牵强了些。

    李存勖又道:“听你刚才所说,监军对你可谓尽心栽培,亲子也不过如此。可又不肯要个名分,哪怕收做徒弟也是人之常情啊。难道???”

    肖俞神色一动,问道:“难道什么?”

    李存勖一本正经道:“难道你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李唐皇室遗孤,监军大人不敢做你的义父?”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