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把人带到目的地后,马中人问“苏小哥,你看看这里怎么样?”
池非看了一下面前这块地,只见到处都是烧过的痕迹。满目苍夷,残垣败瓦,形同废墟。
据马中人介绍,这里原本是京城一户有钱人家的祖宅,已经传了好几代。
可是十年前因为发生火灾,把整幢房子都给烧掉了,只留下这块废墟一般的空地。
池非粗略看了一下,这块空地大概有两亩地那么大,也就是一千三百平米左右。换算成四合院的话,应该是一个三到四进的房子。
在四周转了一圈后,池非问“马中人,这里干不干净?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传闻?”
马中人明白他的意思,马上回答道“苏小哥请放心,你我已经合作这么多次,我是不会骗你的。
当时发生火灾的时候,那一家人连下人全都逃了出来,没有人烧死在里面。
火灾的起因,大概是因为屋里有人用蜡烛的时候不小心把东西给点着了,才酿成大火。
这么多年来,周围邻居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怪事发生,你不信的话可以去附近打听一下。
但这里毕竟发生过火灾,很多想买地建房子的人觉得这里不吉利,所以大多只是过来看看就没下文了,于是这块地就一直空着。
如果你不喜欢这里的话,我再帮你去留意一下有没有更合适的地方。
不过说实话,京城这地方寸金寸土,到处都住满了人。想再找到这样一块又大又便宜的空地,实在不容易。”
“屋主为什么不回来重建房子?”
“不瞒你说,屋主也觉得这里不吉利,所以就在外面另外买了房子,于是就想把这块地出手。”
“对方要价多少钱?”
“开价六千两三百银子。”
池非想了一下,这么大的地方只要六千多两的确很便宜。如果按照附近周边地区正常地价,至少要加三分之一以上。
假如这块地是在内城里面的话,别说六千两,就算几万两都有大把人抢着要。
京城的格局就是这样,越是挨近皇城中心就越贵。
这就跟现代北京的一环、三环、五环的楼价相差巨大一个道理。
“行吧,老规矩,你去帮我砍砍价,能砍下多少我给你砍出来的差价一成。”
“行,我这就去帮苏小哥你去问问屋主。”马中人顿时眉开眼笑地应了下来。
一开始他是看在陈帐房的面上才帮这小哥的,收的中介费也是最优惠的。
但经过几次合作后,他是越来越欣赏这位年纪轻轻就有本事不断置业的少年。
更难得的是他做事爽快,为人大方。
只要对他以诚相待没有任何欺瞒,他不仅中介费给足,而且还经常多给一些茶水钱,是那种非常难得的好客户。因此马中人最喜欢跟他合作。
果然有钱好办事,在马中人的努力下,把价钱硬生生地砍成了五千八百两。
双方在办理好过户手续后,池非也很爽快地另外付给马中人一成砍价费,双方再次合作愉快。
拿到地契后,池非立刻找来一批声誉好手艺佳的工匠把整块地清理干净,然后按他所画的图纸进行建设。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池非也没有整天留在工地里监工,最多就是每天过来看一下,待上个把时辰就走了。有时还会特意叫大牛送些水果或点心过去慰劳那些工匠。
由于池非给的工钱优厚,而且又会做人,所以工匠们颇受感动,做得分外下功夫。
张小娥和大牛以为当家买这块地是想建成铺子出租,所以并没有多想。
但随着整幢建筑逐渐成形,他们却发现这建筑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的四合院。
整块地都有围墙围着,前面是一幢两层高的建筑物,后面分成两部分,左边是一个全部打通的仓库,右边则是两排住人的房子,最后面也有一排房子,只有中间部分留有一块空地。
张小娥和大牛从未见过这种结构的房子,与其说是四合院,还不如说更像是一个作坊。
除了风风火火地买地建房子以外,池非还特意去找聚雅斋的金掌柜拜托他一件事。
“什么,你想找做印刷机的工匠?莫非小兄弟你想开印书作坊?”金掌柜听他说完,十分惊讶地问道。
池非摇了摇头说“我要印的并不是书,而是报纸。”
“报纸?何为报纸?”
池非解释道“所谓报纸,就是把一些文章和故事,又或者是一些重要的消息印在一张很大的纸上,然后卖给别人阅读。”
“就像是邸报那样?”
“对,两者的确有相似的地方。
但邸报是专门给地方官员看的,而我这报纸,是卖给所有平民百姓看的。
这报纸每四到五天就定期发行一版,每版的内容都不一样。
里面既可以刊登连载的小说,也可以刊登各种短篇小故事。这样平民百姓就可以用很低的价钱看到最新的连载小说和短篇故事了。
除此以外,没什么名气的话本作者也可以通过在报纸上连载自己的小说,来增加自己的名气和收入。
这样一来,不仅作者有了一个新的发表平台,读者也有了一种更新更廉价的阅读方式。
而印报纸的人也能通过大量售卖报纸来赚钱,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对三方都有利。”
听他说完,金掌柜有种三观都被全部刷新了一遍的震惊感。
这个设想实在太过新奇了,但细想之下又觉得可行性很高,并非毫无根据的妄想。
试想一下,例如市面上出现一种名叫报纸的东西。
而这报纸远比普通话本要便宜很多,上面却刊登着最新的小说,例如现在最受欢迎的《仙侠》系列。
如果这报纸每隔几天就会连载新的内容,识字的平民百姓会买吗?
当然会买!
因为平民百姓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看到最新的故事内容,怎么可能不买。
金掌柜越想越觉得可行,但同时又觉得不寒而栗。
因为他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这名叫报纸的东西太可怕了。
一旦真的出现,那他们这些以卖书为生的书坊哪里还有活路?
假如所有人都看报纸去了,哪里还会有人愿意花钱买话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