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35 制盐(1 / 2)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要施行盐田法的话,需要重新规划建造新的盐场。

    不仅工程较大,而且需要花费的时间也较长,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工。

    池非知道现在西北最重要的是尽快从海外购粮换粮,因此越早出盐就能越快实现这个目标。

    事有轻重缓急,他决定把盐田的事暂时放一下,先把清光绪的沟滩晒盐法做出来再说。

    于是,他立刻在当地找来一批工匠来做他所需之物。

    由于池非要做的东西并不复杂,仅过了五天时间,他需要用到的东西就已经做好了。

    东西一做好,他立刻开始试验以前仅在度娘上看过的沟滩晒盐法。

    所谓沟滩晒盐法,大概原理是先在距离海岸约四、五百米的海岸滩涂地带挖一个蓄水池。

    之所以要相隔这么远,是因为通常这一区域的土壤含沙量较低,利于储存海水。

    当然这也要看当地环境,如果有些地方因为土质的关系含沙量本来就低,那就可以不用挖这么远。

    蓄水池挖好后,就可以从蓄水池为起点,往海边方向挖出一道或几道引水沟渠。

    待夜晚涨潮时,海水就会沿着这些沟渠流向蓄水池。

    因为被海水里浸泡敢足足一晚,蓄水池里面的泥土会充分吸收海水中的盐份成为盐泥。

    等白天退潮后,盐工们就可以把被海水充份浸泡过的盐泥翻起,然后在阳光下暴晒。

    待水分蒸发、泥土半干时,海水中的盐分便留在了盐泥中。

    这一道工序将延续两到三天时间,使盐泥的含盐量达到充分饱和。

    盐泥暴晒以后,就可将晒好的盐泥放进过滤池里进行过滤。

    每座过滤池在内部分成两部分,一是蓄卤池,二是卤水池。

    所谓蓄卤池,就是在过滤池内部用岩石砌出一个约两米宽、三米长、一米深的水池,下面垫着竹片、茅草、席子等过滤物,起到过滤的作用。

    蓄卤池底部还有一个出水口直连另一侧的卤水池。

    盐泥倒入蓄卤池后,盐工需要跳进盐池内用脚把盐泥密密实实地踩平踩实。

    盐泥踩实后,就可以往蓄卤池里倒满海水。

    海水在盐泥上渗透后,会不断流向蓄卤池的底部。

    再由底部的各种过滤物过滤后,从出水口流出,进入另一侧的卤水池里。

    盐工通常选用海边生长的一种叫做黄鱼茨的灌木枝叶来检测卤水是否达到了足够的浓度。

    当黄鱼茨树枝漂浮在卤水之上,表明卤水已达到足够浓度,可以晒盐了,否则还要反复暴晒才行。

    如果找不到黄鱼茨树枝的话,用莲子也是可以的。

    关于如何晒盐,清光绪时期主要使用的是盐盘。

    所谓盐盘,其实就跟托盘差不多。

    盐工会把浓度足够的卤水倒在一个个盐盘里,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等盐盘里的水份晒干后,就可以得到天然的海盐。

    池非要叫工匠制作的,就是这过滤池和盐盘。

    因为还在试验阶段,池非不敢做太多,只叫工匠做了三座过滤池和三百多个盐盘。平均每座过滤池分到一百多个盐盘。

    其实沟滩晒盐法并不复杂,因此就算池非这种只在网上看过相关视频资料的小白也有把握试制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