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姑苏(1 / 2)  红楼之庶子贾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古来江南便是天下第一的鱼米之乡,以多出才子佳人,且又富庶繁荣而闻名于天下。江南多是水镇相依,碧绿的城内河萦绕着人们聚集的乡镇,人们又依偎着小桥流水谋生立家。在这儿居住的男子每日依山伴水,是以江南多生温润君子,性格温吞,轻言淡语。又多有年轻男子生的俊朗,自带女儿的多愁善感之姿,人不称奇。中年的男子不再温润如玉,但仍旧是能吟诗诵对,言谈文雅,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科举及第,但都不是愚笨之人,他们把这些智慧转投入生产贸易,所以才有了江南的水乡富庶美名。

    这些天生自带文人风采的姑苏男子,努力的为了家人的生活奔波着。男子在外流汗赚钱,家里的妇人在家织布裁衣,教养子女。所以江南是普普通通寻常人家过宁静生活的世外桃源,盛世中隐居的最佳地界。

    你如若见过江南的小桥流水美景,又见过了江南中年汉子的阳刚,自然不会意外于江南年轻小郎的俊逸多情,仿佛他们天生就该是这般模样的。所以才会难以想象出江南女子究竟是怎么一般的风华绝代。好米好水,养出一个个钟秀的江南姑娘。江南女子不论是什么年纪,总要穿着素雅可爱的衣裳,仪态优雅,顾盼多情。年轻的小姐素手捏着罗扇,捂嘴轻笑说着那些软糯的吴哝越语,年纪大些的妇人更是别有一番风情,钟秀温柔却又落落大方,别致的又有小家碧玉之美。

    黛玉,就是出自于这样的人间水乡。后世之人如此形容黛玉,生的倾城倾国貌,兼有旷世诗才。即便是在江南,林家也能在大富之家排的上号。所以如黛玉这般的大家小姐,自然是江南女子中最为出类拔萃的。林家袭列候,至如海已是业经五世。承蒙圣恩,如海之父袭过一代之后,已经是耗尽了圣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所幸林如海科举及第,探花出身,官至扬州巡盐御史。

    扬州巡盐御史,是当朝极为难得的油水职缺,明为御史,其实就是皇上的钱袋子,林家自然是大富之家。如海又是探花郎出身,既是大富之家,又是书香门第。林黛玉容貌倾城,旷世诗才自然是不难理解了。

    从东院赵姨娘小院往到贾母后宅,绿树楼台,曲径通幽。二门之内其实很大,但习惯了也就不会觉得有多大了。一条少有人来往的甬道,远远的见着一抹梨黄色小小身影。

    一个小姑娘抹着眼泪低头慢慢走着,委屈万分。梨黄色的罗裙显得小小身子可爱动人。

    如果此时有人能在此,都会不由自主心生感叹,她的面貌,清冷而唯美,你揣摩她的神情,又能见到几分惆怅委屈。委屈的泪水挂在面上,清水芙蓉又梨花带雨,我见犹怜。

    黛玉心里只是想着这个环兄弟真的是性格古怪,又臭又硬,觉得自己好委屈。但她不自知的是,从那时,贾环开口顶撞贾母起,这个相貌清逸的兄弟就狠狠的冲击了她的内心,黛玉哪里见过这样的人物。后来又有贾环护住迎春与她,保护她们不受宝玉波及,黛玉的心里就对这个环兄弟有着特殊的感受。宝玉日日哄着她,陪着她,她都不觉得如何,心中却始终若隐若现的闪过那个温和的笑容,冷冷的面孔。黛玉来荣府时间不长,依旧还是处处留心,时时小心,何曾主动去过别的院子里说话。

    佳人虽年幼,却在心里对那个人初生了淡淡的情愫而不自知。

    .....

    赵姨娘的小院里,贾环仍然把自己锁在小屋子里,除却方便或是出去草草吃上两口饭,贾环都是坐在书案前,神色平静的看着面前左右摊开的十三经。时而微微俯身做些笔记,时而轻声诵读一二。

    贾环并不是有心冷落黛玉,前世十二金钗当中,他最有眼缘的就是黛玉。来此之后,他也很欣赏这个年岁尚小的姑娘。贾环说的是实话,他确实很忙,他也确实有很多的书要看。

    先前贾母的事情似乎在荣国府里已经销声匿迹,但是贾环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情始终是个隐患。如果说以前是贾环无心科举,一心想出府去乡下种田。那么现在贾环就是全心全意的想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境遇与能力。时代虽然不同,但社会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后世,人们前赴后继追求的就是权、利二字;此时亦然,权利都捏在少部分人的手上。

    贾环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他不愿意再看到自己在意的人儿被别人伤害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他不愿意被人掌控,身不由己。他不是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他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拼命地,想要往上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