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鞑子要攻城了!快把那两个大家伙推来!!!”
朱绍焜放下望远镜,转身对炮手吼道。
炮手们如忙碌的蚂蚁,有人抬炮弹,有人将弹药压实,还有人忙着朝炮身上泼水。朱绍焜望着他们忙忙碌碌,绷紧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
五十名炮手都是皇兄从三大营中挑出的精锐,被派来协助遂平王镇守昌平,炮手都接受过汤若望、汤姆、赵士祯等人训练,操炮水平远高于普通明军。
朱绍焜口中的大家伙,指的是皇庄兵工厂改良后的红夷大炮。
朱由检称之为44红衣大炮,44是1644年的意思,这是明军现阶段威力最大的火器之一,可以装填多种炮弹,霰弹、实心弹、燃烧弹、按照汤姆士介绍的棱堡守卫方法,只要两门同时发射,呈对角射击,就能封锁城墙前五六十米宽地。
红夷大炮原产自西班牙,成化年间引入大明,加以改进,带有准星和照门,可以进行粗略瞄准,有效射程五六百米,仰角发射时,射程更远,可达一公里。
崇祯初年,旅顺举人范文程等人叛变,红衣炮铸造技术被建奴掌握,皇太极高度重视火器,对火炮工匠予以重奖,直接赏赐游击、总兵之类的官职,重赏之下,工匠不断改进火炮技术,清军火器开始超越明国。
朱由检令毕抚坚等人对红衣炮进行改进,皇上希望能增加火炮射程,加快发射速度。
毕千户苦思冥想,最后一筹莫展,几次试射,还炸伤了炮手。
没有现代数学作为基础,没有精确计算,仅凭经验摸索,当然是不能制造出犀利火器,汤姆士来到京师后,从图纸设计到炮管冶炼,事必躬亲,改变了从前宦官和火炮营同时含量大幅度提高,含铅量降低,增强了炮身坚固性,改良版的红夷大炮威力显著提升。炸膛概率大大降低,因为能装填更多火药,火炮射程也变得更远。
京郊皇庄兵工厂工匠们加班加点,日夜不休,终于三月底铸造出第一批新式红夷大炮,共计二十五门。火炮发射实心炮弹重量,由之前的一斤提升到三斤,射程由从前的五百米增加到七百米。
当然,在没有精密车床,没有熟练工人的前工业时代,制造开花弹的成本是实心弹的十倍不止。
开花弹研发成功且装备到一线炮手,没有三年五载,是不可能实现的。
遂平王离开京师与崇祯皇帝告别时,朱由检特意调拨给他八门新式红夷大炮,用以守卫涿鹿。
看这架势,朱由检是下了血本。
八门红衣炮被推上垛口,分别安置在东西两面,保证两边侧翼火力压制。
“虎蹲炮也抬上来!”
数门虎蹲炮被推上城头,安置在棱堡正中央。虎蹲炮威力不大,适宜野战中使用,在山地地形效果更好,类似后世的迫击炮,当年戚继光在浙东剿灭倭寇,用的就是这个大杀器。
不过用虎蹲炮来守城确实有些不伦不类。
好在这些虎蹲炮都经过改良,发射的实心弹丸被改装成纸包的炸药包,落地爆炸,十步之内,目标绝无存活可能。
还有诸如万人敌,无敌火鸦之类的火器,将棱堡前面挤得满满当当,等待清军进入射程。
“放!”
旗官挥舞红色战旗,炮手将火把伸向药池引线,引线冒着白烟发出“哧哧“响声,炮手们迅速躲到在沙袋后面。
一声巨响,红衣炮周围升起大股大股浓烈白雾,脚下剧烈抖动,如同地震。
遂平王感觉眼前晕眩,周围黑烟散去,从垛口朝外望去,清楚看见从棱堡上飞出去的弹丸在对面人群中划出两条长长的血槽。
夹杂着不似人声的惨叫,涿鹿城前五百步外,地上散落着残肢剩体,包衣奴才们的哀嚎声连绵不绝,乌真哈超队列像被狂风吹过一样,齐齐倒下一片。
一个倒霉的包衣奴才,双腿被炮弹扫过,只剩下半截身体,还没死绝,口吐鲜血,双手在地上乱刨,十指沾满鲜血,形若鬼魅。
“殿下英明神武,两炮全部命中!建奴死伤至少上百人!”
王承恩嘿嘿笑道,转身望向炮手:
“继续开炮!不要停!”
躲藏在沙袋后面的炮手,匆忙跑出来,用包扎着抹布的长棍捅进炮筒中,将燃烧过后的火药粉末清理出来,重新装填火药。
遭受猛烈打击的包衣奴才们,进攻势头为之一顿,原本就不齐整的战阵显得更加凌乱,一些人神情木讷站在原地,另一些人则丢掉手中武器准备逃走,只有极少部分悍勇之人,顶着密集的炮火,继续往前挺进。
孔有德下令亲兵在后面督战,亲兵们手持顺刀长枪,竭嘶底里嚎叫,将试图逃走的士兵全部砍死,巨大威慑下,乌真哈超阵线稍稍稳住,不再往后退走。
“都听好了,给老子散开!散开!不要站在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