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8章 止戈为武(1 / 2)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走,我们帮宋军!”

    李白大笑,喝了一口酒,挥剑向一名蒙古兵刺去。同时,他那超级难听的歌声,也已响起。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李白的这一首《战城南》,据说是为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而作。

    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李白的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这一名篇。

    歌声响起,剑光闪耀。

    那些由白雾幻化而成的蒙古兵,免疫一切物理攻击,但是当李白的宝剑击中他们时,竟然瞬间碎裂开来,再次化为白雾,融入天地间。

    李白的“青莲仙剑”剑法,不但拥有超强的物理攻击,还附带燃烧效果,对那些属于尸族的蒙古兵伤害非常大。

    这是因为,李白将歌词的意境融入剑法中,与极其难听的歌声融合,才会产生这种威力倍增的神奇效果。

    歌词中的“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

    左思的《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

    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

    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

    “万里”二句,是本段的结语。

    “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

    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半点矫情叫嚣之感。

    唰!

    杜甫踏着奇妙的步法,穿行于蒙古军中,舞动菜刀,刀光如匹练,如闪电,如惊鸿,所到之处,被菜刀劈中的蒙古兵纷纷化作白雾。

    嗖嗖嗖!

    元芳操纵着两个飞轮,杀得兴起,小脸涨得通红。

    杜甫踏着奇妙的步法,菜刀所过之处,总有蒙古兵化为白雾。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李白继续放声高歌,虽然歌声极其难听,却流露出一股悲天悯人的味道。

    西汉王褒在《四子讲德论》中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

    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

    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

    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而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

    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以及诗人深邃的观察与认识: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