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8章 止戈为武(2 / 2)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当李白唱完这首《战城南》的时候,已是流泪满面,但宝剑依然不停刺出,每一剑都至少收割一个尸族士兵的性命,令其重新化作白雾。

    止戈为武!

    剑道的真谛之一,就是“止戈”!

    “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

    而李白的歌声和剑法,就是要将这种画面展现出来。

    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乌啄人肠犹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惨酷,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的笔墨。

    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而将军呢?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

    李白写的《战城南》,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配合得非常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而由这首诗演变出来的剑招和歌声,就是要将“一唱三叹”的节奏感展现出来。

    李白的剑法,是很容易达到这种效果的,但是他的歌声……好吧,周围那些被他歌声影响的蒙古兵,即使没有被李白的宝剑扫中,也都个个口吐白沫,昏倒在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白的歌声也达到了这种效果,甚至比他的剑法更胜一筹。

    他唱的这首《战城南》,是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辞》,为汉《饶歌》十八曲之一。

    汉古辞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

    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

    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以及“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本诗将其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此时,李白、杜甫和元芳,杀了不少蒙古兵,却对整个战局帮助不大。

    毕竟,这只是一个幻境,那些尸族士兵是由白雾幻化而成,被击散之后,第二天晚上还是会幻化为尸族士兵,重演历史。

    唯一对李白等人有帮助的就是,可以借助这些尸族士兵,来磨练他们的功夫。

    因此,李白、杜甫和元芳,并不急着离开这个古战场,而是不断击杀那些尸族士兵,逐步强化自己的技能。

    直到凌晨四点多的时候,他们杀得也累了,正准备离开。

    就在此时,一阵悠扬动听的琵琶弦音,从远方传来,飘入古战场中。

    那些由白雾幻化而成的宋兵和蒙古兵,原本打得正激烈,听见琵琶弦音之后,竟然纷纷停下手来,驻足倾听。

    好神奇的琵琶弦音!

    竟然可以阻止战争!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