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94?下场(1 / 2)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谢家和宁家的关系,就如同胡人与西北军一样,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按理来说,在拿下新京后,宁家早就应该把谢家给处决了。

    然而宁志远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直留着他们一家的性命。

    宁志远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为了钓鱼:把一些至今还忠于谢家的余孽给一条一条地钓上来。

    表面上谢家等人是关在大理寺的天牢里,其实那只是作为诱饵的假消息。

    宁家早在天牢那里布下了伏兵,等着想救谢家的人来自投罗网。

    而真正囚禁安国公一家的地方其实是在西北军的军营里面,他们根本不可能有机会逃出去。

    这招引蛇出洞果然有效,在这两个多月里,还真就抓到了不少想营救安国公一家的人,其中不泛一些来自江南世家的私兵高手。

    这些江南世家想营救安国公一家的目的,当然不是真对谢家忠心耿耿,而是想借安国公这面大旗来对抗正在江南各地实行清查行动的宁家。

    结果不仅人没救成,反而还被宁家以谢氏同谋的罪名给一并收拾了。

    回京以后,看到江南各地的世家豪族不是被抄家处斩就是被打怕打服了,宁志远这才决定对谢家众人行刑,一除后患。

    不论是哪个朝代,当权者对于谋反叛乱者,都是极为忌惮和痛恨的。

    因此谋反罪位列十恶不赦之首,是绝不会得到赦免和减刑的极重罪。

    大魏也不例外,魏太祖在立国之初就已经定下明令:大逆者罪应灭族,主犯当磔,尸沉江底,铭碑罪诏。

    磔者,寸磔也,也就是凌迟处死,民间俗称的千刀万剐。

    受刑者将被刽子手一片一片地剐足两千多刀,最后受尽痛苦而死,是最为残酷的死刑。

    这还不至,罪人死后还要在腰腹处用铁链绑上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有此人的姓名、身份以及生前所犯下的种种恶行。

    然后把罪人连石碑一起投入江中,让他的尸身被鱼虾啃食殆尽,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

    这就是所谓的尸沉江底、铭碑罪诏。

    对于古人来说,死无葬身之地是最为凄惨的下场,连死后都不得安宁。

    而犯下大逆之罪的人,不仅生前要受凌迟处死这种重刑,死后尸首还要被扔进江里喂鱼虾,可见大魏当权者们是多么地忌惮和痛恨谋反之人,想以此来震慑世人。

    安国公谢明顺及两个儿子、几个孙子几乎全是参与兵变谋反的主犯及从犯,理应按此律受刑。

    尤其谢明顺还有杀害靖安帝及萧皇后,也就是轼君的嫌疑,更是罪加一等,不可饶恕。

    至于整个谢氏一族,不管有没有参与兵变,也当按律灭族。

    所谓慈不掌兵,宁家世代从军,历任家主都是镇守边关的国柱大将。

    到了宁志远这一代也不例外,多年来数次率大军与胡人开战,是个杀伐果断的狠人。

    对于敌人,尤其是像胡人和谢家这样的死敌,宁家那是一点也不会手软的,凡是能杀的一定会杀得干干净净。

    于是宁志远以监国大臣的名义下令,对谋反作乱的谢氏一族按魏律处刑,作为主犯的安国公等人全部凌迟处死,并且要焚香设檀、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至于安国公长子谢昱昆、次子谢昱珩等人的妻女,宁志远看在她们是女子份上,免了她们的凌迟之刑,改为跟其他谢氏族人一样斩首了事。

    几天后,连安国公谢家在内,谢氏一族不分男女老幼一共五百多人被数千官兵强行押往刑场公开受刑。

    许多新京百姓在知道这件事后,纷纷涌到刑场那边去观看谢家的下场。

    在此之前,池非还趁势打铁地通过最新一期《求真报》,大量列举了谢家多年来的种种罪行。

    尤其是把当年安国公等人与大皇子赵焞丰合谋,率大军兵围皇宫、杀害靖安帝及萧皇后的过程,以及后来在西北大战中跟关外胡人相互勾结,想合力绞杀西北军的详情也都报道出来。

    在看到这些报道后,许多百姓在感到震惊的同时,都对谢家产生了强烈的愤恨之情。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这些报道没凭没据的,难道就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吗?

    确实会有人产生怀疑,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相信这些消息。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宁志远虽然还不是皇帝,但他现在不仅代表了朝廷,也代表了整个官僚集团,他说的话就相当于官府的表态。

    这时候谢家等人是否认罪,是否有证据证明他们的确做过那些事其实并不重要,大权在握的宁家说他们有罪,那就是有罪。

    正如之前谢家当权时,把宁家及与之相关的人打为乱党一样。

    再加上谢家当政的这些年来,不断加税加赋,导致各地民不聊生、怨声四起,几乎没多少百姓会对他们有所好感,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在这种恨乌及屋的情绪下,大多数百姓会下意识地相信安国公等人就是如报道所说的那样,是些罪不可恕的大恶人。

    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回胡人入侵新京导致这么多平民家破人亡,也是谢家所造的孽。

    如今听说这些大恶人要伏法受刑了,自然想到现场去看看他们的下场。

    此时在刑场之上,五百多个谢氏族人正哭哭啼啼地跪在那里,还有不少人在那里大声喊冤,称自己根本没有参加叛乱,一切都是安国公谢明顺等人的自作主张。

    其实他们说得也没错,此事严格来说确实与他们没多大关系。

    虽然谢氏还有其他旁枝,但安国公当年是通过打压和离间各个旁枝分家才当上族长执掌谢氏一族的,因此一直提防着这些旁枝分家死灰复燃来跟他夺权。

    这使得能真正留在权力中心的谢氏族人并不多,侄孙谢长平算是比较少见的例外。

    安国公真正的心腹手下,都是这么多年来由他一手提拔并培植起来的军方将领,他最不相信的反而是自己的族人。

    如今谢家伏诛,他们这些几乎没占到多少便宜的旁枝分家却全都成了本家的陪葬品,这当然让他们无法接受,才会一直喊冤。

    然而魏律明文规定大逆者罪应灭族,因此只能算他们倒霉。

    由于安国公等人要接受的是凌迟之刑,要花上一整天时间完成,因此要放到最后。

    首先受刑的,是那些受到牵连的谢氏族人,他们全都被判抄家处斩。

    待到正午之时,由宁志远从西北军中提拔起来的新任刑部主事杜风当着所有围观百姓的面,大声宣读谢家等人所犯下的种种罪行。

    在读完他们的罪行后,杜风随即大声喝道:“行刑!”。

    在一众百姓的围观之下,包括谢昱昆、谢昱珩等人的妻女在内,五百多个谢氏族人被官兵们先是验明正身,然后分做五批依次行刑。

    当第一批犯人被连拖带拽着带到刑场中央时,他们依旧不断地发出大声的哀嚎和求饶声。

    但随着一百多颗人头在在刽子手的屠刀下纷纷落地后,人群当中就只剩下阵阵绝望无比的痛哭声了。

    浓烈的血腥味随即散开来,让围观的百姓们有种想作呕的冲动。

    有些胆子较小的人,已经悄悄离开了。

    当第二、第三批犯人被陆陆续续地处决后,整个刑场外面一片肃静,谁也不敢说话,许多人只是脸色发青地看着滚落的头颅和满地的鲜血。

    没过多久,包括谢昱昆、谢昱珩等人的妻女在内,五百多个谢氏族人已经行刑完毕,现在只剩下安国公一家死剩的几个男丁了。

    假如有人仔细辨认的话,会发现安国公的嫡次孙,也就是焞芳公主的驸马谢长亭却并不在这里。

    实际上,为了替小女儿和女婿还焞芳公主的人情,宁志远早就把谢长亭给放了。

    可以说,谢长亭是整个谢家乃至谢氏一族唯一能够逃过刑罚的人。

    除了他以外,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此时谢昱珩、谢长琤、谢长音、谢长平等人身子抖得厉害,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像纸一样白。

    而一直靠乌香吊着命的安国公谢明顺,却已经病得连坐都坐不起来,只能横躺在地上苟延残喘。

    “犯人谢明顺,你可知罪?”刑部主事杜风大声质问。

    安国公谢明顺喘着大气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老夫既然败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你回去告诉宁志远,我就在地府里等着他。

    我要好好看看,这天下…是如何毁在他宁家手里的……”说完,他满脸讽刺地笑了起来。

    “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来人,开始行刑。”

    在杜风的一声命令下,几个刽子很快就走了过来。

    行刑之前,刽子手们先用一条黑布蒙住各人的双眼。

    这是为了避免犯人与刽子手四目相对时,犯人露出极其痛苦和恐惧的目光使刽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

    在为每个人蒙好双眼后,这些精通磔刑的刽子们这才开始分别对每个谢家人行刑

    刚开始,围观的百姓还满怀期待地看着。

    但没过多久,随着谢家众人发疯一般的惨叫声不断响起,以及无比残忍的行刑过程血淋淋地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几乎所有人都看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章节错误,点此报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